.png)
缺乏对团队成员的有效激励和认可?
现状
没有头绪,无从下手。员工激励这事,想起来就做做,忙起来就顾不上了。
员工没有工作热情,怎么激励也提不起积极性,他们依旧我行我素。
对员工激励效果最好的就是股权、晋升、调薪、奖金,我会向上级去争取,但是可能很难争取下来。
没法左右加薪和奖金,只能是给员工画饼了,但是工程师对此都很无感。……
模型、方法论
马斯洛需求模型:
PERMA幸福模型理论
延伸阅读:增加管理者幸福力:PERMA模型:增加管理者幸福力:PERMA模型_工作 100种思维模型-19.积极心理学的PERMA模型
盖洛普Q12
1.我知道公司对我的工作要求吗?
2.我有做好我的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吗?
3.在工作中,我每天都有机会做我最擅长做的事吗?
4.在过去的七天里,我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扬吗?
5.我觉得我的主管或同事关心我的个人情况吗?
6.工作单位有人鼓励我的发展吗?
7.在工作中,我觉得我的意见受到重视吗?
8.公司的使命目标使我觉得我的工作重要吗?
9.我的同事们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吗?
10.我在工作单位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吗?
11.在过去的六个月内,工作单位有人和我谈及我的进步吗?
12.过去一年里,我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吗?
举措
马斯洛需求层次
了解马斯洛需求层次结构:
生理需求:食物、水、睡眠等基本的生存需求。
安全需求:对身体安全、健康、财务稳定的需求。
社交需求:与他人建立关系、社交互动的需求。
尊重需求:被他人尊重和认可的需求。
自我实现需求:实现个人潜力、自我发展和成就的需求。
确定员工的需求层次:
通过与员工交流、反馈和观察来实现,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层次,了解他们当前所处的层次。
提供基本生理需求:【驱动力1.0】
确保员工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,如提供合理的工资、健康保险、工作条件和休假等。
创造安全和稳定环境:
为员工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和机会,以满足其安全需求。这包括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和培训。
培养社交互动和团队合作:
促进员工之间的社交互动,建立团队合作和互信,以满足社交需求。
给予尊重和认可:
肯定员工的贡献,提供正面反馈,鼓励员工参与决策,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,以满足尊重需求。
提供发展机会:
鼓励员工追求自我实现需求,提供培训、晋升机会、挑战性任务和项目,以帮助他们实现个人成长和目标。
长期跟踪和适应:
随着员工的需求和目标的变化,适应激励策略,持续关注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表现,并提供支持。
如何表扬【驱动力2.0】
具体
就是表扬的内容和原因要非常具体,让员工和团队都知道他是因为哪一两点得到了认可。比如员工 A 非常主动及时地处理了一个线上故障员工 B 在带新员工方面成绩突出等。这样做,大家就能够清晰地接收到你在倡导什么,而且还能有效防止对没有受到表扬的人造成负激励。如果你要是泛泛地说A 很积极主动B 干得很不错。其他人就会心里不爽:我也很积极主动好吧,而且我项目干得也不错。因此,表扬一定要具体。
公开
这个原则很简单,公开表扬有两大好处,一个是被表扬的同学受到了更大的激励;另外一个更大的好处是,你其实告诉了团队每个人,什么样的行为和价值观在你们团队是被认同和倡导的。因此,表扬要公开。
及时
所有的期待都有时效性,表扬及时,其实就是对员工的反馈要及时。一个不及时的表扬不但会让激励效果大打折扣,而且还会让团队成员很不理解,这么点事,至于挖坟拿出来说吗!
激发员工的自驱力【驱动力3.0】
提升员工工作的自主性:给员工一定程度的自主掌控感。聊聊员工的意愿,看看能否兼顾个人兴趣和工作要求。
提升员工专精度,让员工持续有成长:明确的工作目标、目标要略有挑战、要能发挥其优势
给予员工意义和使命:希望自己做出来的工作是有意义和价值的,总会有一批人因为工作没有价值而离职。他们不是矫情,而是真的需要看到自己给公司和社会带来什么价值。所去梳理团队的使命和项目的意义。
工作幸福感
积极正向的情绪、良好的人际关系、自主投入、取得成就、意义和使命
第一,积极正向的情绪。团队里是轻松愉快、互帮互助的,还是抱怨指责、死气沉沉的?积极正向的情绪,本身就是提升员工工作动力、增强员工留任意愿的重要手段
第二,良好的人际关系。在团队工作中,你做了哪些工作来提升员工的归属感、融入感呢?设计一些活动和机制,让彼此之间更愿意互相支持,导师职责
第三,自主投入。为员工设定清晰的目标,给他们适当的挑战,并支持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,可以帮你的员工提升自主投入的意愿
第四,取得成就。对于成就的刻画和设计。反例:对于一些长线工作,或日常的琐碎工作,员工做下来觉得没有成就感,甚至是觉得浪费时间。所以,把长线项目里程碑化,把日常工作项目化,让员工走一步有一步的成果,会提升员工的成就感。
第五,意义和使命,员工越来越追求工作背后的价值和意义这件事是不可忽略的。作为管理者你需要有能力为员工梳理清楚这个问题。【不允许员工在设计文档 直接拷贝需求背景 意义 价值,换成自己的理解】
总结
驱动力 1.0,是指驱动力主要来源于对生存和安全的渴望,需求层次处于马斯洛需求模型的最底层。这类驱动力在 200 年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主导地位,人们为了寻求生存下去的基本要素而努力。
驱动力 2.0,其基本哲学就是认为人们都是寻求奖励、避免惩罚的,所以采取的方案是奖励好的行为、惩罚坏的行为,也就是人们经常念叨的胡萝卜加大棒。这是近 200 年来工业时代被广泛认同的激励方式,也是当前大部分管理者最常用的激励手段。
驱动力 3.0,目前在中国企业里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和开展,这和中国社会已经基本解决生存和温饱,人们开始追求幸福和意义是紧密相连的。如果说驱动力 2.0 的核心是外驱力,那么驱动力 3.0 的核心就在于自驱力。
第一,激励要立体。上面有丰富的激励要素,你需要从单一的激励维度,升级为更加立体的激励体系,
第二,激励在平时。你不能指望一些临时性刺激方案来做好激励,激励体系的搭建应在平时。当员工跟你提离职的时候,它就已经不再是一个激励问题了。
第三,激励要设计。由于每个人的业务特点不同、团队性质不同、管理风格不同、员工特征不同、问题挑战不同,所以不要迷信别人给你的激励建议,我更建议你充分考虑自己面临的实际情况,结合自己的特质和激励框架,来设计适用于自己的激励体系。因人而异,因地制宜